CAS Number:73-32-5 基本信息 | |
中文名:18430 | L-异亮氨酸; L-2-氨基-3-甲基戊酸 |
英文名:88606 | L-Isoleucine |
别名: | (2S,3S)-2-Amino-3-methylpentanoic acid; Ile |
分子结构: |
|
分子式: | C6H13NO2 |
分子量: | 131.17 |
73-32-5 | |
EINECS登录号: | 200-798-2 |
InChI: | 1S/C6H13NO2/c1-3-4(2)5(7)6(8)9/h4-5H,3,7H2,1-2H3,(H,8,9)/t4-,5-/m0/s1 |
物理化学性质 | |
熔点: | 168-170ºC升华点168-170ºC |
水溶性: | 41.2G/L(50ºC) |
比旋光度: | 41º(C=4,6NHCL) |
性质描述: | 白色结晶性粉末。168-170℃升华,284℃分解。水中溶解度为41.2克/升(25℃),10水溶液的pH5.5-7.0。难溶于热醇(80℃为0.13)和热乙酸,不溶于醚。 |
安全信息 | |
安全说明: | S24/25: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。 |
危险类别码: | R40:有限证据表明其致癌作用。 |
其他信息 | |
产品应用: | 营养增补剂。L-异亮氨酸为人体必须氨基酸之一,每天最低需要量约0.7g,但过量食用将与亮氨酸产生拮抗作用,有碍发育。本品可强化各种食品,如小麦粉、麦谷蛋白、花生粉、马铃薯等所含异亮氨酸为限制氨基酸,宜于强化,该品还与其他必需氨基酸共用于氨基酸制备及氨基酸输液。该品也用于生化研究、细菌学及组织培养。 |
生产方法及其他: | 以糖、氨、D-苏氨酸为原料,经粘质赛氏杆菌(Serratiamarcescens)发酵而得。 或以糖、氨、α-氨基丁酸为原料,用黄色小球菌(Micrococcusflavum)或枯草杆菌(Bacillussubtilis;Aerobactor)发酵而得。 |
相关化学品信息 | |
虫草素 盐酸酚妥拉明 L-色氨酸 腺嘌呤 松果体素 L-异亮氨酸 鸟嘌呤 盐酸利多卡因 亚胺硫磷 2,4,6-三叔丁基苯酚 19-去甲-4-雄烯二酮 泛影酸钠 甲氧苄啶 苹婆酸 4-马来酰亚胺基苯酚 2-氟-5-硝基苯甲酸 2-氨基-5-甲基噻唑 3,4-二甲氧基苄氯 3,5-二甲氧基苯甲醛 5-溴噻吩-2-羧酸 3-溴噻吩-2-甲酸 2,4-二甲氧基苄醇 2-溴代金刚烷 3-氨基巴豆酸乙酯 甲基1-丙烯基醚 焦磷酸四钾 2-溴蒽 (S)-(+)-O-乙酰基-L-扁桃酸 L-丙氨酰胺 L-2-氨基丁酰胺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