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S Number:1214-39-7 基本信息 | |
中文名:35638 | 6-苄氨基嘌呤; 6-(N-苄基)氨基嘌呤 |
英文名:15815 | Benzyladenine |
别名: | N-Benzyl-adenine; 6-Benzylaminopurine; N-(Phenylmethyl)-1H-purin-6-amine; Benzyl(purin-6-yl)amine |
分子结构: |
|
分子式: | C12H11N5 |
分子量: | 225.25 |
1214-39-7 | |
EINECS登录号: | 214-927-5 |
InChI: | 1S/C12H11N5/c13-11-10-12(15-7-14-10)17-9(16-11)6-8-4-2-1-3-5-8/h1-5,7H,6H2,(H3,13,14,15,16,17) |
物理化学性质 | |
熔点: | 229-233ºC |
性质描述: | 6-苄氨基嘌呤(1214-39-7)的相关性质如下: 1、熔点228~230℃。 2、白色微针状结晶或粉末。 3、可溶于酸、碱,难溶于水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稳定。 4、雄大白鼠经口LD502965mg/kg,雌大白鼠经口LD501005mg/kg。 毒性: 急性口服毒性LD50(mg/kg):小白鼠为1300;大白鼠>5000。对兔眼和皮肤无刺激。 |
安全信息 | |
安全说明: | S24/25: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。 |
危险类别码: | R20/21/22:吸入、皮肤接触和不慎吞咽有害。 R36/37/38:对眼睛、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。 |
其他信息 | |
产品应用: | 6-苄氨基嘌呤(1214-39-7)的用途: |
生产方法及其他: | 6-苄氨基嘌呤(1214-39-7)的制备方法: 可以次黄嘌呤为原料,经氨化、氨解反应制得。 也可由腺嘌呤、氢氧化钾与苯甲醇(或苄胺)反应,经结晶、抽滤、干燥得产品。 质量指标(参考标准): 含量≥98.0%;熔点226℃;红外光谱与标准谱图一致;杂质用薄层法无检出。 剂型: 0.5%膏剂;乳油;1%、3%水剂。 注意事项: (1)避免药液沾染眼睛和皮肤。 (2)无专用解毒药,按出现症状对症治疗。 (3)贮存于阴凉通风处。 分析方法: 产品分析可用高效液相色谱,以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分离测定。 |
相关化学品信息 | |
121221-01-0 123027-53-2 122279-87-2 122757-54-4 N-(1R,8S,9s)-双环[6.1.0]壬-4-炔-9-基甲氧基羰基-1,8-二氨基-3,6-二氧辛烷 2-氯-4-(2-吡咯烷基)吡啶 122772-33-2 12183-80-1 125814-31-5 127708-41-2 123419-86-3 122060-70-2 122836-35-5 12007-33-9 126054-45-3 12348-69-5 126-82-9 磺胺二甲苯 1,2-二溴四氟乙烷 125638-70-2 乙醛酰羧甲司坦 12093-29-7 1202245-65-5 12653-76-8 128631-93-6 1228009-69-5 124500-13-6 123354-91-6 12177-67-2 122002-43-1 | |